長期以來,由于畸重畸輕的產業結構,山西經濟運行在每次經濟周期中都會遭受嚴重影響。去年以來,傳統產業煤炭市場下行,煤炭綜合價格從2011年的656元下跌到今年6月的450元,但山西卻擺脫了前兩次國際金融危機下的“習慣性頹勢”。統計顯示,山西非煤產業的發展彌補了煤炭收入下滑的缺口,上半年,全省非煤產業對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達到43.8%,同比提高7.1個百分點,特別是新型工業的貢獻率明顯提高,其中裝備制造業增長了39.7%。
這是山西近3年來著力推進轉方式調結構的成果。2010年7月以來,山西省委、省政府積極實施“以煤為基、多元發展”戰略,經濟結構調整成效令人矚目。記者了解到,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就有3個云計算項目正分別在太原、陽泉和長治加快推進,還有低溫發電、光伏玻璃、超輕型直升機、無人機、LED芯片等高新技術產業也已取得突破,去年全省新能源和新材料產業銷售收入分別達到280億元、870億元;在現代物流方面,煤炭交易中心實現全面上線交易;在文化旅游產業方面,旅游總收入連年保持25%左右的增長,去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到GDP的4.13%。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從2010年的42%提高到去年的52%。
近年來,山西省在投資取向上把重點放在優化投資結構方面,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比重超過一半,新型工業投資比重近兩年提高近7個百分點,去年非煤產業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到67%,今年上半年,產業結構調整類項目完成投資935.7億元,增長178%,成為實現轉型跨越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認為,轉型正以其強大的推動力為山西經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正能量,逐步打破了傳統的經濟形態和增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