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高端裝備制造業強國登攀
裝備制造業是制造業的脊梁,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變化,我國裝備制造業面臨的風險和機遇前所未有,推動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已進入關鍵階段。
一、深刻認識我國裝備制造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當今世界經濟與政治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這輪國際金融危機將世界經濟帶入一個新階段,全球產業結構正在調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將重塑世界經濟格局。在此背景下,我國經濟進入了中高速增長的轉型發展時期,面臨著與以往不同的內外部環境。
全球需求結構變化對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造成較大沖擊。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處于深度調整期,復蘇存在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新的增長動力源尚不明朗,大國貨幣政策、貿易投資格局、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化方向都存在不確定性,短期內難現強勁復蘇勢頭,這對出口導向特征明顯的裝備制造業將形成較大的結構性制約。同時,國際市場需求下滑甚至萎縮的風險加大,使得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強化,針對我國的貿易保護增多、范圍擴大、程度加深,2013年我國遭受貿易救濟調查89起,涉案金額36億美元,并成為美國337調查最大受害國之一。未來我國與發達國家的經濟貿易摩擦很有可能更為激烈,對我國裝備產品出口將造成不利的影響。
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新興經濟體加速崛起給我國裝備制造業帶來雙重擠壓。國際金融危機使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和“制造業回歸”戰略,力圖搶占高端制造市場并不斷擴大競爭優勢。美國先后制定了“重振美國制造業框架”、“先進制造伙伴計劃”和“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并設立了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數字制造和設計創新中心等先進制造技術研發創新中心。德國政府推出了“‘工業4.0’戰略”,歐盟國家提出的“再制造化”目標是將工業占GDP的比重從現在的15.1%到2020年提升至20%。同時,新興經濟體依靠資源、勞動力等比較優勢大力發展加工制造業,以更低的勞動力成本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移,與我國形成了同質競爭。在這種局面下,有的跨國資本直接到新興國家投資設廠,有的則考慮將中國工廠遷至其他新興國家。我國裝備制造業面臨著發達國家“高端回流”和發展中國家“中低端分流”的雙重擠壓。
國內經濟轉型發展對我國裝備制造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壓力加大。我國經濟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階段,國民經濟潛在增長率趨于下降。裝備制造業每年25%超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一些行業生產已接近或達到歷史峰值,過度依賴投資拉動和規模擴張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隨著人口紅利減少和土地、物流成本快速增長以及人民幣持續升值,裝備制造業原有的傳統優勢正在減弱。資源、能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目前我國耕地占用已達到紅線,石油、鐵礦石等重要戰略資源對外依存度超過50%,一些地區環境承載能力接近極限。同時,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和發展低碳經濟對新興工業化國家經濟發展也帶來挑戰,我國裝備制造業必須加快調整。
二、新時期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存在新的歷史機遇
在充分認識挑戰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國裝備制造業面臨的歷史機遇。從當前看,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基礎堅實。2013年,我國裝備制造業產值規模突破20萬億元,占全球裝備制造業的比重超過1/3,多數產品產量居世界首位;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蛟龍”載人深潛器取得重大突破,智能制造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13家中國大陸裝備制造企業進入世界500強行列,企業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從中長期看,支撐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基本條件沒有改變,積極因素進一步增加,發展的機遇大于挑戰。
改革紅利持續釋放為裝備制造業由大變強提供巨大動力。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遇到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有多方面原因,但根本還是由于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市場功能發揮不夠。而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總鑰匙”。當前正在推進的全面改革,必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破解產業轉型升級體制機制和技術資源瓶頸,使改革紅利同內需潛力、創新活力更好融合,為推進裝備制造業由大變強提供動力支持和體制保障。
“四化同步”發展為裝備制造業創造巨大需求空間。我國工業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持續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正在深度融合,在豐富產業格局的同時將催生一批新興產業,這將為裝備制造業不斷提供新的市場需求。“四化同步”發展將形成一個13億多人的消費市場,這是中國裝備制造業所擁有的最大優勢。隨著“四化同步”的推進和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我國裝備制造業將迎來更大的市場需求空間。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助推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互聯網與新能源、新材料、增材制造等成為引領力量,其核心就是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它將推動生產方式變革和新興業態產生,重塑全球裝備制造業格局。我國仍處于工業化中后期,只要我們準確把握機遇,充分利用好后發優勢,完全有可能在若干重要領域趕超發達國家,實現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升級。
高端裝備制造業將獲得巨大發展空間。高端裝備制造業是裝備制造業的核心,是衡量一個國家產業核心競爭力最重要的標志。隨著我國國民經濟重點產業的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和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對裝備制造業的綠色化、智能化、服務化將提出新的市場需求和更高要求。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加快,中國將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強國際合作和交流,這些都將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創造重要戰略機遇,到2020年,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規模在裝備制造業中的占比將進一步提高到25%,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
三、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方針、目標和任務
從發達國家的歷程看,裝備制造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也是其工業化逐步完成的過程。考察先進的工業化國家,其裝備制造業普遍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一是雄厚的產業規模,表現為具有成熟健全的現代產業體系,產業規模在全球占有相當比重;二是優化的產業結構,表現為基礎配套能力強,高端裝備比重高,擁有眾多實力雄厚的跨國企業;三是良好的質量效益,表現為技術水平世界領先,質量水平和勞動生產率高,占據價值鏈高端環節;四是持續的發展潛力,表現為具有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和長期發展潛力,能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綜合分析這些國家裝備制造業的發展路徑及演進規律,從我國當前現狀及趨勢出發,我們認為全面建設裝備制造業強國,必須深化改革,堅持“創新驅動、高端引領、基礎支撐、綠色發展”的方針,分步驟分階段完成從裝備制造業大國向強國的戰略轉變。第一階段,到2025年我國裝備制造業進入世界第二方陣,部分優勢產業率先實現又大又強;第二階段,到2035年我國裝備制造業位居世界第二方陣前列,成為名副其實的裝備制造業強國;第三階段,到2050年我國裝備制造業進入世界第一方陣,成為具有全球引領影響力的裝備制造業強國。為此,當前階段必須抓住重點,打牢基礎。
建立和完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構建兩化深度融合發展新機制。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體系,是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基礎和前提。針對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要重點抓好三個環節,一是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二是提高創新設計能力;三是加強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要把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作為加快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實施兩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大力推進智能制造生產模式的集成應用,建立健全裝備制造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不斷提升裝備制造業信息化水平。
著力強化制造基礎,全面推進質量品牌建設。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品質量的優劣。要以提高產品質量、可靠性和基礎配套能力為目標,組織實施強基工程,提升產業鏈整體水平;要鼓勵主機與配套企業聯合攻關,大力推廣高效新型制造工藝流程;要支持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加強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夯實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基礎。此外,還要通過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在重點領域推廣可靠性工程,加強自主品牌創建和培育,嚴格生產、流通、進出口環節質量監管,實施一批重大質量工程、質量技術推進工程、質量素質提升工程等全面推進質量品牌建設。
積極推行綠色制造,加快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綠色制造是制造業突破資源環境約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要建立和完善相關標準和法規,嚴格規范和管理,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著力降低能源資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廢水、廢氣及固體廢棄物排放水平。要重點推廣兼有產品制造功能、能源轉換功能及廢棄物消納和資源化功能的工藝流程,大力開發和推廣量大面廣的節能、節材和環保技術裝備,發展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設備。特別是要加快推進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一是重點發展處于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前端服務——設計和研發,二是重點發展產品生產后端服務,實現服務增值。
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群體,推進中國裝備“走出去”。培育發展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群體,是我國成為裝備制造業強國的重要支撐。要努力造就一批在國際產業分工中處于關鍵環節,具有產品、資本和技術輸出能力的大企業,同時還要著力培養一大批“專精特”高成長性的中小企業群體。要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以構建國際競爭新優勢為目標,堅持“以我為主、互利共贏”原則,加快裝備制造業“走出去”步伐。具體來說,一要進一步推進改革、擴大開放,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完善支持對外經濟合作的政策體系,推動大型成套裝備出口;二要鼓勵大型裝備制造企業、集成商通過工程總承包等形式帶動上下游配套企業成鏈“走出去”;三要支持資本雄厚的大企業并購有品牌、技術、資源和市場的國外企業,開展全球資源和價值鏈整合;四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海外建立研發機構,充分利用海外研發資源,最大限度突破技術壁壘限制。
返回